亚洲欧洲自拍另类校园-亚洲情热-亚洲情色一区二区-亚洲情网-亚洲区成人小电影-亚洲区精品在线观看

5.4萬臺套北斗終端農機耕耘田地間,助湖北農村農業“慧”豐收

   2024-10-23 240
核心提示:金秋時節,顆粒歸倉。在產糧大省湖北省,許多現代化農莊和合作社,呈現出一幅別樣的智慧豐收圖景:一臺臺裝有北斗智能終端的農用

金秋時節,顆粒歸倉。在產糧大省湖北省,許多現代化農莊和合作社,呈現出一幅別樣的智慧豐收圖景:一臺臺裝有北斗智能終端的農用機械,根據農機手的設定路線自動作業,收割機完成水稻等秋糧收割,旋耕機過來完成翻地工作,植播機準備播種其它作物……

在武漢市的永旺智慧農場,在監利市的興華智慧農場,“但聞機器響,少見農人忙”的智慧農業生產場景,不再是個案,而是正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湖北農村地區。農業機械“慧”種田,離不開北斗智能終端為它們“開眼導航”。

極目新聞記者從湖北省農機推廣總站獲悉,到今年9月份,全省累計推廣應用各類北斗農用智能終端(北斗作業監測終端、農用無人駕駛航空器、輔助駕駛系統)5.4萬臺套。大約每7臺套產品中有1臺套是武漢“光谷造”。從育秧到耕整地,從播種到田間管理再到收獲、烘干甚至精準抗旱、農村金融等方面,北斗技術正助力“汗水農業”向“智慧農業”轉變。

航拍收割機作業.jpg北斗農機描“慧”豐收圖(胡丹供圖)

智慧農場收割水稻人閑機器忙

10月中旬,位于武漢市黃陂區的永旺智慧農場,2萬畝水稻基本完成了收割。收割的主要“勞力”,是一輛一輛的智慧農機。

武漢永旺智慧農場負責人胡丹介紹,在收割期間,這里是人閑機器忙。10余臺收割機轟隆隆地穿梭在稻田里,有的收割機駕駛室里面沒有司機,機器卻依舊有序地作業。它們是北斗智能無人駕駛收割機,只要操作員提前設定好作業路線等參數,就能全程無人自動化作業。

農機聯合作業.jpg智慧農場里農機當主要“勞力”(胡丹供圖)

武漢永旺智慧農場是湖北省首家智慧農場示范點,也是武漢港灣永旺農機專業合作社的主要生產基地,更是湖北省北斗農業領域大規模集成應用項目建設的首批智慧農場之一。

智慧農場主要體現在北斗技術賦能的農業機械上。胡丹說,合作社引進了拖拉機、收割機、插秧機、農用無人機等各類機械100余臺套。其中智能自動駕駛農機45臺套,包括智能拖拉機、智能插秧機、智能收割機在內,運用光谷北斗農機智能終端的各類機械占比超過了六成,實現了武漢技術就近應用。

為什么農業機械要加上北斗技術?胡丹拿收割水稻為例,北斗智能收割機快速作業,操作員設置好參數發出指令,不到5分鐘就完成了一畝地的收割。北斗技術對農機起到定位、導航、工作量統計的作用。相比之下,傳統農機收割一畝地大約要10分鐘,若依靠人工收割,一個人至少要2天才能收割完一畝地。

“省時省力又精準,效率高還減少損耗。”胡丹對北斗智能收割機的使用效果贊嘆不已。所以,北斗智能農機已經逐漸運用到農業種植的多個領域,輕松應對整地、播種、收割、撒藥、粉碎秸稈等環節。

永旺智慧農場北斗農機作業.jpg北斗農機無人化提高作業效率(胡丹供圖)

這些北斗農機,都是合作社建成的智慧農場管理系統的一部分,它們在數萬畝土地上進行農機精準作業示范。胡丹介紹,農場種田“不見人”,科技“慧”豐收,今年畝產預計可以達到1600斤左右,可收稻谷約3200萬斤。

湖北省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總站的統計數據顯示,通過精準施藥、北斗衛星導航、無人駕駛等精準作業技術的全面使用,這個農場水稻種植生產全流程節約勞動力成本70%-80%;提高作業效率50%-60%;提高除草、防病、防蟲效果,節省種植環節投入20%-25%。

湖北應用北斗農機終端超5萬臺套

9月21日,央視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特別節目《共和國巡禮》走進湖北,下午3點到4點在總臺央視新聞頻道播出,在節目“多視角‘瞰’秋收 ‘慧’收‘慧’種田”篇章中,湖北省首批北斗智慧農場之一、監利市興華智慧農場出現在電視畫面中。

央視報道畫面.jpg央視報道監利市興華智慧農場(報道截圖)

打開操作頁面、輸入指令數據,一臺裝載了無人操作系統的耕整機自動開出機庫,沿著設計好的路線,進入田塊開啟翻耕作業……這家農場的主人畢利霞已經習慣對著電腦,點點鼠標、動動手指,操作管理系統遙控20余臺套北斗智能終端農機和農莊的其他科技設備。

10月中旬,畢利霞在電話中告訴記者,在政策支持下,農場自2022年起采購了一批北斗智能終端農機(北斗芯片和管理軟件服務由武漢光谷企業提供),用于自用和提供社會化服務。每年單臺收割機的水稻社會化作業面積能超過6000畝。

“只聞機器響、少見人奔忙”的高效農業豐收場景,在興華智慧農場不再稀奇。眼下,這里接近完成農場水稻的收割任務。

周全攝影.jpg用電腦管理農場和農機(周全攝影)

包括興華智慧農場、永旺智慧農場在內,湖北省已經突破性建成20個北斗智慧農場和智能農機示范基地,農場的負責人一半比例以上都是“新農人”,他們在國家政策引導下開發智慧農業發展全新場景,極大地推進了湖北省北斗大規模集成運用。

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北斗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日漸廣泛,而湖北省在全國北斗應用、農機信息化水平等方面,都處于國內前列。

湖北省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蘇仁忠介紹,截至2024年6月,全國已有超過100萬臺套的北斗智能終端設備在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中發揮作用。北斗技術數字化持續賦能拖拉機、收割機、農用無人駕駛航空器、插秧機、糧食烘干機、噴桿噴霧機等設備。

北斗無人插秧機.jpg興華智慧農場使用的北斗無人插秧機(畢利霞供圖)

相關北斗農機累計監測各類作業面積1.58億畝,烘干糧食1678萬噸。北斗農機終端通過提供厘米級定位和實時動態測量,顯著提高了作業精度和效率,減少了人工成本和風險。

據悉,2013年,國家北斗辦將湖北省列為北斗導航應用示范省。2015年,湖北省立項支持北斗農用機械納入全國首家行業應用示范項目。隨后開始在全省農業生產管理領域推廣輔助駕駛系統、農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北斗作業監測終端等各類北斗農用智能產品。

“十四五”期間是北斗農機規模應用快速發展階段。到今年9月份,全省累計推廣應用各類北斗農用智能產品(北斗作業監測終端、農用無人駕駛航空器、輔助駕駛系統)5.4萬臺套。

其中,大約每7臺套產品就有1臺套終端是來自武漢東湖高新區科技企業研發;并且,“光谷造”北斗終端應用占比還在繼續提高。

光谷技術助力農民“慧”豐收

“武漢北斗產業科研密度全國領先,在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方面具有獨特優勢。”9月中旬,在武漢召開的北斗應用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劉經南認為,湖北武漢一直引領全國北斗技術創新和中部北斗產業發展。

作為亞洲測繪之都,湖北是國內北斗定位導航技術的最早發源地:武漢大學測繪遙感學科排名全球第一;武漢聚集該領域國內頂級領軍人才,為我國北斗領域培育了大量優秀人才;有全國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省部級科研平臺50多個……

武漢還是中部地區最大的北斗產業集聚地,在芯片研發等領域引領全國。企查查數據顯示,湖北北斗相關企業達2500多家。武漢光谷是北斗產業集聚地,一批科創企業積極把北斗的定位導航授時等應用場景,從天邊拉回眼前、拉到田間。

北斗規模化應用,農業是重要場景。武漢夢芯科技自主研發的北斗芯片,填補了湖北北斗產業“無芯”的空白,單模芯片通過工信部產品檢測認證,成為國內首批單模北斗芯片供應商,為國家推進北斗在農業等重點行業領域應用提供了人才和技術支撐,市場占有率超15%。

夢芯科技應用實踐.jpg在武漢召開的北斗應用大會上,夢芯科技匯報成果(極目新聞記者胡長幸攝)

武漢依迅北斗推出的“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的農機自動駕駛平臺及終端應用”項目,入選武漢市2023年數字經濟應用場景“揭榜掛帥”項目。目前,源自光谷技術的無人駕駛拖拉機、自動駕駛插秧機、播種無人機在湖北、江蘇、新疆等多個省份的田野里大顯身手。

北斗農機上的光谷造智能終端.jpg北斗農機上的光谷造智能終端(依迅北斗供圖)

甚至還有湖北地信、珈和科技等光谷企業,將北斗衛星定位導航、遙感測繪等技術綜合應用于農業智慧管理、農業災害預測、農業保險賠付、農田規劃建設等數字農業領域,在各地取得不俗的業績。

湖北省北斗高端制造業創新中心主任余峰透露,當前湖北省的北斗農機智能化產品的應用場景已經涉及從育秧到耕整地,從播種到田間管理再到收獲、烘干,甚至精準抗旱、農業保險等方方面面,正助力“汗水農業”向“智慧農業”轉變。

微信圖片_20241022182404.jpg光谷制造的北斗農機智能終端產品(極目新聞記者胡長幸攝)

據悉,根據湖北省突破性發展北斗產業三年行動方案工作要求,我省計劃到2025年底,建成基于北斗的10個智慧農場和100個智能農機應用示范基地,推廣安裝6萬臺套北斗農用監測終端和3000臺套輔助駕駛系統,力爭打造北斗農用全國示范標桿。

余峰樂觀地預計,光谷北斗技術將在農業生產領域發揮更加重要的科技賦能作用。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農機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農機資訊
點擊排行